关键词:成功补习班 蓝正龙
影片以侯彦西饰演的补习班老师为首,带领顽皮的学生巫建和、邱以太等人经历懵懂的青春期,去年获得1千5百万元辅导金;全片系因4年前,曾任蓝正龙补习班导师的导演陈俊志
影片以侯彦西饰演的补习班老师为首,带领顽皮的学生巫建和、邱以太等人经历懵懂的青春期,去年获得1千5百万元辅导金;全片系因4年前,曾任蓝正龙补习班导师的导演陈俊志猝逝,他决定当导演拍片纪念恩师,担任监制外也轧一角演出。
《成功补习班》下载观后评论:
2.5。很難想像是藍正龍會拍的電影,可貴在確實真誠。有一種很奇異的感受,我們竟是在1994年的敘境中上了一堂暢談同性、談跨性別、談安全性愛的性別課。現在時空的切入點可再斟酌,但進入1994年後,年輕面孔的樣貌卻意外經營得很鮮活。看多了的青春屁孩橋段,很快被一場同性誤會消融,讓一切變得有趣起來。海邊聽著《Monica》、同志酒吧中眾人環抱起舞,這不遠比《刻在》要浪漫得多?喜歡對男孩之間並非愛情、但也超越愛情的情誼經營,有別於過往常見的打屁兄弟塑造,更曖昧朦朧,卻也更讓人看到對愛的珍重。1994年收在拿起攝影機的戀愛宣誓不錯,但也暴露了過於刻意、宣教意味過溢的角色設定。如後段處理和尚去做手術與歸家,煽情很足,但也偏題。對老師的致意也是,裝載太多創作者情感上的私心,以及敘事上的「貪心」,非常可惜。

一星給哥哥的Monica(版權費不便宜),一星給“致我們逝去的”青春氛圍…(無關片子本身,只是來自觀眾個人生命經驗的投射…)…
有同志元素,但更類似“直男”對於同志群體的想象(B男喜歡A男,A男喜歡女生。B男告白後,A男說“我喜歡你,我想和你一直做好朋友~”…然後兩人就繼續一直做了十多年好友…)…
劇本層面有很多需要再斟酌的地方(除了因為拍片想紀念自己的老師&少年歲月),每個角色的動機/目標/弧線是什麼?全片的主線/主旨是什麼?前40分鐘看似講了很多小打小鬧,但這些“少男糗事”和後續的情節有什麼關聯?… 各個方面都“點到為止”,知道導演想做什麼,但看得觀眾霧嗄嗄…
整部片更類似“自我感動&自我圓夢”(也確實遇到籌資困難)… 對白堪稱“文青Slogan集錦”… (2023TPFF閉幕片)

2.5相比藍正龍導演處女作進步幅度不大,第二部以悼念補習班恩師為創作啟發,整體敘事還是有股生澀之感,且篇幅過長不知節制,導致片長有些過於冗長(這點處女作反而把持的比較好)。本以為是以補習班文化為前提講述那代人在補習班拼聯考的青春回憶,結果故事講著講著後面就變成了同志片,開始了角色的自我性別認同,拼聯考完全不是重點(好像也沒當一回事),主軸還是以補習班為背景回想四人幫因恩師的啟發而開啟性別傾向摸索,最後再以告白畢業作結。在1994年的氛圍呈現此題材本身是很夢幻的劇情創作,整體偏流水帳的敘事也可看出藍正龍夾帶大量私心在裡頭,能感受到創作者的真誠,是好的創作發想,演員表演也都很不錯,但離好的商業電影還有一段距離。張國榮的Monica歌曲搭配極佳,烘托出了同志共舞的浪漫氛圍,是全片為數不多的優點。

“成功补习班”只是三个男孩和小志老师相识相遇的地点,具体故事和成功,和补习,真的没有任何关系。
张正恒是正常青春片里都会有的男孩,喜欢漂亮女生,有点冲动和冒傻气。程翔是花样美男,借住在张正恒家里,喜欢这个同学兼好友却无果。王尚禾长相秀气,想要成为女生,跟在陈思后面学习女孩的穿搭打扮。小志老师是同性恋,因此被父亲赶出家门,多年未归,致力于拍摄关于同性恋的记录片,努力让社会接纳这个群体。
因为小志老师,三个男孩懵懂的青春变得不那么迷茫,也不再因为自己的特殊觉得羞耻。他们学会悦纳自己,也学会正确看待身边和自己不同的人。也因此,小志老师成为他们一生的好友,即使他因病去世,他们也永远怀念他。
影片中程翔和张正恒一起骑车上学的场景拍得太美。从此,电影中的单车镜头又多了一道风景。

3星半吧。如果说这片子是为了鼓励性少数群体勇敢,那我觉得它做到了,做得很好。但如果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那它做得还不够。影片更像是一种呼喊和宣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起来都直白了,缺少了润物无声的过程,让非性少数群体的观众逐渐共情的氛围也就很担保了。很容易让一般观众理解但不共情。而且最后在补习班大闹一场的段落又何尝不是一种包饺子。不过导演在现场也说了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恩师得作品。私人电影怎么做,都应当得倒更多的包容。另外影片中为啥不包容的角色都让父亲来扮演。虽然父子矛盾更容易刻画,但这种全员男性的大家长很容易让人感觉形象重复。虽然东亚文化下父权制普遍存在于每个家庭中,但作为电影还是有点浪费笔触了,也让可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少了一些。

【3.0 】笨拙真挚的书写了一出跃动的青春,标题的成功补习班仅是作为那段回忆的载体,以为是在讲升学奋战金榜题名的励志故事,实际是在讲自我认同活出自我的别样人生,把镜头对准那些纵享快乐积极面对的人们,也投射着那些悸动年少的茫然无措以及成长的苦涩与烦恼,看无畏流言破除偏见的无上勇气,看不屈命运坚信明天的不倦努力,不愿活在阴影活成别人的影子,只愿光明正大拥抱温暖的阳光与爱意,老师就像无垠大海里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他们找寻心中的彼岸,泪水闪烁,暧昧翻搅,苦痛常在,人生短暂就要做自己世界的王者,恣意妆点随性涂画属于自己的人生,旨在纪念恩师却略显扁平与走马灯,几处高光刻画得以勉强撑住,而表达上的松散冗杂也让情感失去了几分共鸣的力量……

名為《成功補習班》,既無關“成功”,也無關“補習班”,片名讓人以為的勵志故事並不存在。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方式打開陳俊志的故事,令人感受不到對陳俊志的懷念與尊敬,前半段還是肆意青春胡鬧,後半段突然就開始愛的成人教育了,LGBTQ情節的插入實在是太過生硬與突兀,放在台北那麼高壓的補習環境中,終究令人難以令人信服。藍正龍作為導演的第二部作品,依舊不及格,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敘事節奏都問題重重,幾段關係顯得混亂有狗血,消磨了電影本身的紀念意義。巫建和、王自強和鐘欣凌的表演維持了電影的可看性,其他人則並無亮點,尤其是侯彥西,演技撐不起人生導師與引路人的定位。PS.一查資料,才發現看過陳俊志不少作品。
前半程以为又是一部俗套青春性喜剧,而且詹怀云的确有几分当年柯震东的那种神韵。然后差不多快到一半,剧情直转上升到另一个维度,原来它讲的是一群青春少年对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并借由此引出导演本人和原型人物陈俊志之间的情感羁绊。整体看来,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真诚,虽然有些台词写的很尬很飘。不过蓝正龙还是把太多笔墨着色到了自己身上,男二还有老师的角色其实稍微都有一点给的不太够,导致这片子最后看起来虽然感动也有,但是自恋也不少。另外巫建和长大后变成了谢欣颖,这个选角稍微有点离谱吧?我最开始看到谢欣颖还以为是男主暗恋的那个女生呢……
有点可惜,前后有点割裂,到最后终于明白这个电影的主题,其实想要触及的是青春期少年们如何对待自己尚未成型的性取向,但导演蓝正龙选择的影片切入口,或者说主视角是来自相对比较传统主流的张致恒,但侯彦西扮演的同性恋老师只是教会了他如何正确对待喜欢他的男生感情,实际上张致恒也并没有接受或者改变自己的异性恋取向,当然这一点也是影片的优点,却因此很难反映出老师对张致恒的重要性,私以为主视觉如果置换为邱以太可能会更好一点,扮演少年张致恒的原来是《孙中山行动》的詹怀云,已经有点显老了,虽然只比邱以太大了一岁。
看之前完全不會想到這是一部極具酷兒色彩的電影,也許這就像我們青春年少時的性別認同一樣,是從完全意想不到的時候到來的。雖然這部電影「劇感」很重,但的確是洋溢著陽光氣息和淡淡惋傷的台灣青春片。雖然形式不新,但有敘事內容的獨特、完整、創新,還有讓人回想起青春年少的共鳴是讓我驚喜的,很歡樂又很感動。藍正龍再執導筒能有這樣的效果真的很不錯,可能就是要收一收電視劇的質感。特效在夢幻色彩的包裝下也絲毫不突兀。好喜歡啊,對岸的性別教育好先進,好羨慕!#HKAFF2023
拍得笨拙且有点土气,像九把刀拿晋江古早耽美文元素写了篇科普文,不过作为一纸直男写给gay的追忆悼词,跟Monica倒是也有一层互文,态度诚恳、尊重。剧作过于注重理想化、戏剧化,补习班好像并没教什么考试用的东西,对陈俊志本人的描写也不太够,还好有两场戏能把人物撑住,不至于让他变成一个仙女教母式的人物。成年之后男二号的心理感觉编剧完全没花心思去想。
许久未见詹怀云,没想到气质跟2014年比判若两人……成了呆壮版陈昊森?
因为评论差点错过的好片子,前半段不太行,后面亚洲导演感情细腻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有原型,有故事,亲生经历的蓝正龙和对湾湾lgbt有巨大贡献的纪录片陈俊志更是加分项,台湾是亚洲第一个合法同性婚姻的地区,去年结婚人数占总数的1%,而西门町更是有一条lgbt街,我也是通过网飞韩国访谈片,人;性大不同台湾片了解到的。将来会有更多这类型的片子影响大众对lgbt群体的看法,从了解到尊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