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喜宴 李安
定居美国的高伟同(赵文瑄饰)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和他的恋人、一位叫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 饰)的美国男子,一起
定居美国的高伟同(赵文瑄饰)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和他的恋人、一位叫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 饰)的美国男子,一起住在纽约的曼哈顿。但高伟同在台湾的父母(郎雄、归亚蕾饰)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他们不断地催促国伟快点结婚,好承继高家的香火。恰好高伟同的公寓里借住着一位来自大陆的非法女移民顾葳葳(金素梅饰),于是Simon出了个主意:让伟同和葳葳结婚。这样一来既安抚了伟同远在台湾的父母,又能使顾葳葳拿到梦寐以求的绿卡,而且还能保持Simon和伟同之间的同居关系。
这个看上去的万全之策却引来了更复杂的事端,伟同的父母闻知喜讯欣然来到了纽约,为儿子操办喜事。于是各种各样的情感纠纷、人际冲突便在一个热闹忙乱的中国式喜宴背后展开了……
《喜宴》下载观后评论:
虽然全片都有一些黑色幽默在里面,但看完之后,真的感觉挺无奈的。对主角们报以同情。结局看似美满,其实也是所有人都作出了妥协。赛门真是个好情人。李安在片中客串了宾客,说了句经典的话:这是中国五千年来性压抑的结果。年轻时的安叔看起来也很帅。最后送别时的曲子,用了中国乐器。高爸爸过安检时,举起双手,好像是在投降。这个细节真妙!这就是李安的魅力所在。我也觉得高爸爸和他家厨师老张,很可能也是gay。感觉安叔是在暗示。很喜欢这类中国人在美国或异乡的故事。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不同价值理念的碰撞。这份差异,就是很好的戏剧冲突。在冲突与碰撞之后,主角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里,往往包含着中西间思想价值观念的融合与重塑。

很平淡的讲述每一个同性恋者再未像家人出柜前会遇到的难题,其中让我最强深刻的是传统喜宴的婚闹,在我看来都是无理取闹,再让一对假夫妻去表演,让我心中的鸿沟更深了一尺。爸爸懂英文,爸爸爱讲场面话,好面子,但他不是强迫一切都要顺从自己的人,他了解他的儿子。临走前感谢赛文对伟同的照顾,感谢威威为高家的奉献。传宗接代在有些传统家族里真的好像是很重要的事。所以父亲即便理解也要装作不知,让这场骗局由于“演员”的惭愧而继续演下去,但告诉赛门自己知晓一切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心痛,希望这个世界上任何颜色都不要有人讨厌,即便让你觉得不适,请悄悄躲避吧,不要言辞伤害,行为遏制。一朵云有白色有蓝色有灰色...希望最美的颜色永远都在

电影核心:中国式家庭的内部关系就是为了「传统」而把谎言当纽带最后再冠上爱的名义就万事大吉。也许会有人把这个叫作含蓄的爱叫作面子,可并非每个家庭最后都能得到电影里一样相对美满的结局,更多的故事还是因为别人的眼光因为所谓孝道因为过去的糟粕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主题却不能被温和暧昧地看待。影片里所有的谎言不是纯粹善意,只是有目的性的自我保护和虚伪。希望真如电影所说,年轻人有了主见和对未来的规划与期许,不必依靠任何人,也不必躲在谎言背后。想推荐给我妈和七大姑八大姨看,倒不是为了自己,只是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有的群体少受到一点社会的压力,关上家门后的眼泪可以少一点。

李安导演把这个故事糅合的非常流畅。这种糅合包括文化,电影里讲的“中西合璧”,在纽约上演的一场中国式结婚的假戏,这些都是对中国婚姻观的集中反映;这种糅合亦是高母高父的妥协,从而营造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但我认为这种妥协有些刻意确不失温情。 李安在婚礼上的客串那句台词很有意思:“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中国人平时的正经和婚礼上狂放的反差让人不解,这是否表现出中国人对传宗接代的极大热诚。洞房上那句“我要解放你。”这种压抑被释放了,性的压抑,不敢启齿的压抑。。。。。 当同性恋遇到逼婚,这就是完美的结局。哪怕不是同性恋,也是对婚姻的思考,幸福可能比传宗接代更重要。

这真的很难看出是二十年前的作品!完全符合当今的状况,不得不钦佩李安前卫的思想!放在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一代的人都没有这种觉悟。喜宴是一次东西观念的激烈摩擦,二十年后的今天是两代人观念之间的摩擦与碰撞。为了承接后面意外怀孕而安排的婚闹最后一个环节就很是让人不适,这种现象或许在那个年代还是普遍吧,然而威威这个女性角色就成了美化的代孕工具。李安早年作品都是呈现一个美好圆满的结局,就像整部电影既细节又真实,到最后又变成了童话。这部电影很神奇,二十年前的作品完全符合当今时代,就好像是为了这个时代而提前量身定制的作品。李安的那句台词对应当时场景不是很理解。

在现在看来的老剧情梗,台词对白有点简单。但是展现了中国结婚文化,不禁为搬桌椅拿麻将闹洞房点个赞啊。越来越糟的假结婚在新娘威威怀孕后伟同和西蒙的吵架达到了紧张的高峰,造成一堆烂摊子似乎并没有人开心的局面。撇开同性不谈,父母拿家庭和传统对孩子的施压是一个延续至今的没有对错的问题,解决办法似乎只能相互理解。爸爸真的太让人感动了,放大招深藏不露的爸爸,有了和西蒙的秘密,不公开的原因可能是自己接受还有难度,但是为了孩子的幸福选择支持,爸爸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呢。感动到哭泣。三次老爸爸的睡着都令人担心。

看之前瞄了一眼故事梗概,不禁感慨二十七年过去,这个故事依然成立。从《少年派》到《色·戒》,从《饮食男女》到《喜宴》。我一路回溯,到现在才真正肯定李安的天赋与能力真是藏不住。而我也没有想到,导演可以这样操作镜头,把那个奇怪的把自己当成男主自己人的同学的面目丑恶这样放大,把结婚那天诸多的陋习这样放大,让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那股不适。而这个场景,在某些时刻,也依然成立。simon 的角色设置太好,这么体贴,这么用心地照顾男友的家人。美好得不像个真人(尤其还是跨种族恋爱)。赵文瑄是真的帅啊。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性压抑”;婚宴敬酒和闹洞房那里简直是恐怖片;刚看完觉得最后决定把孩子留下了有点生硬,仔细一想肚子饿了非要吃汉堡那场戏其实就是铺垫,食欲让唯唯认为肚子里的孩子需要营养,激发了她的母性,而伟同去店里买汉堡后她在车里是在考虑经济问题,于是走了之后向伟同暗示提供住所,这对她自己的生活也有利,正所谓母凭子贵,挟天子以令诸侯;老父亲最后在生活面前也举起了双手投降,其实自己年轻时候也叛逆过嘛,太阳底下哪有新鲜事;赵文瑄年轻时候帅惨了
这部电影1993年在美国上映,这个时间我刚刚出生。时至今日,已经过去27年了,那个阶段我们不能接受的观念,好像现在也没有多大的改观。这部影片超前卫给电影树立了标杆。顾威威在美国吃了多少的苦才植入心里的价值观,在如今只是被“拿来”套用,作虎皮罢了。高伟同说他忍受了几十年的委屈,肩上担了多么沉重的担子,可是在真相到来以前,原来“我们都是自私的”。还是老爷子功夫深哪,不显山不露水,最后机场双手高举,状似“投降”的一幕,一下子让我流出了眼泪。
这么多年终于看了这部电影,一个欢快好看紧凑的故事,拍得风趣喜庆!中国城的喜来登饭店、大班饼店,曼哈顿的街区和布鲁克林大桥,都让人亲切,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双子塔。原来传统闹洞房有这样的,我根本不知道。几位主演都是我欣赏的演员,其中金素梅、归亚蕾是我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和妈妈一起看了不少琼瑶剧。同性恋人西蒙的扮演者利希藤斯坦的父亲是波普艺术巨匠之一,罗伊• 利希藤斯坦,他的标志性圆点广告漫画风的女人脸已成为一种通俗符号,我对其不太感冒。
“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人为什么会被亲情束缚的那么痛苦,是代代相传的思想还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与责任,每个人都好像身不由己地演出这一场荒诞剧。奇怪的是,结尾大家一起看照片时,我竟然觉得温馨的想要落泪。大概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找到那么一丁点欢愉,虽然都是互相配合演戏,但也是有真情在其中。高妈妈的旗袍,威威最终的决定,高爸爸对西蒙的关心,混乱其中却尊重每一个人决定的高伟同,都让我体会到爱有多么伟大。
说实话在那个并不真实的结尾之前我看的是极度压抑的,可能是因为过于真实的情节与深深的无奈无力感,几近令人崩溃。李安的电影从来就没有瑕疵可言,对细节的细腻程度和对电影整体的把控都是近乎完美的,每位演员对角色的演绎同样让我惊叹,赵文瑄大概是地球上最符合我的审美的男人了,谈吐气度举手投足颜值身材没有我不可以的,最后他终于笑了,我也笑了。快三十年前的电影了,可是现在国内同性恋的生存状况和当时并没有任何改变。
又是一个慢条斯理而拍案叫绝!这情节的绝妙,层层递进,招招戳心,细节精巧,反转自然,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极其经典传神,对中国式家庭和传统,既宽容又讽刺,既愤怒又无奈。喜中苦涩,悲中作乐,一代人重复着一代人,这悲喜交加、哭笑不得的世界从没改变过。这是我首次将豆瓣电影TOP250全榜达成,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以《喜宴》收尾,好像把这250部电影铺开呈现的人间百态收纳作结,大开大合化为轻声细语,别有滋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