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杀手 大卫·芬奇
大卫·芬奇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新片[杀手]将于11月在巴黎开机!曾与芬奇合作[曼克]、《心灵猎人》的摄影师埃里克·梅塞施密特在接受西班牙媒体《巴斯克日报
大卫·芬奇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新片[杀手]将于11月在巴黎开机!曾与芬奇合作[曼克]、《心灵猎人》的摄影师埃里克·梅塞施密特在接受西班牙媒体《巴斯克日报》采访时透露,他将担当[杀手]的摄影师,影片将于11月在巴黎开机。该片改编自亚历克西斯·诺尔撰写的同名系列小说,芬奇已找来老搭档[七宗罪]编剧安德鲁·凯文·沃克执笔剧本。该系列小说围绕着冷血的刺客展开,刺客在一个没有道德指标的世界开始遭受心理危机,故事充满着黑色氛围。该片也是芬奇与Netflix续签的四年合同的其中一部。
《杀手》下载观后评论: 开场第一镜与《独行杀手》第一镜尤其相似,片尾致谢也有梅尔维尔,然而本片却完全走在另一个方向上:不同于沉默寡言的阿兰德龙,法斯宾德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充斥全片。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实际上本片要展现主角空虚偏执的内心非如此不可;同时,杀手职业的孤独感也是诞生此类内心活动的绝佳土壤。这种处理并非没有先例,《死囚越狱》也是充斥着独白,然而布列松对于狱中压抑环境的描写非常成功,因此独白恰恰是主角的孤独心理外化,独白越多,压抑寂静的氛围反而越重。可是本片的处理却正相反,芬奇始终将焦点置于男主身上,环境是缺位的;而他惯用的运动镜又使得一切浮躁起来。因此观众体会不到主角本人的感受,所有的独白就成了神神叨叨。于是本片(第一部分尤甚)透露着一股神经质气息,就像那个令人难绷的音乐声大小表示主客观镜头切换的处理一样。
这是我喜欢的电影。无所事事让人疲惫的程度令人称奇。若你无法忍受无聊,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大力水手可能表达得最恰当,“我就是我”,我并非杰出非凡,我只是,与众不同。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交集,算你幸运,只不过运气并不真实存在,业力也一样,可悲的是,正义也如此,哪怕我很想假装这些概念确实存在,它们就是不存在。一个人出生,过完自己的人生,最终死去,与此同时,“行汝欲行之事,此为律法之全部”。每年有一亿四千万人出生,或多或少吧,全球人口78亿,每秒有1.8人死亡,而同一秒内又有4.2人出生,无论我做过什么,都不会对这些数字产生影响。怀疑主义常被误认为是愤世嫉俗,大多数人拒绝相信生命的彼岸,只不过是冰冷、无限的虚空,但我接受了,也接受了承认真相所带来的自由…
9分
芬奇坐实了是【性恶论】的拥趸了
刷到解说,过来补的全片,总体不错。
我太理解这部片为啥大多数人打了很低的分:带着看【疾速追杀】的预期来看的了。
故事本身很拖沓,话痨。这点没太感觉出是芬奇的风格(但是这些年这些老家伙们都挺反风格的拍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有没有那几个瞬间和细节,你觉得这个中年人就好像生活中的你我,不停的用一些原则提醒自己。而不是一个刻板印象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血杀手?
不太应该当做什么悬疑犯罪片来看,节奏和那种强烈的刺激冲击感是没有的。芬奇应该说算是要啥有啥了,Oscar应该也没那么追求。网飞投钱就玩玩,是否被大众认可接受应该早已不是评价一个导演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了。
《杀手》是一部反大制作、反轰轰作响的爆炸、反爽片、反套路的作品。给人一种贴近杀手,似乎成为杀手的体验感,流血的体感仿佛是我自己。计划周密,与寂寞为伴,像个苦行僧在修行,盯紧目标,直接睡在桌子上,不让自己深度沉睡,不留下线索,不临时起意,经常提醒自己按计划行事,不要临时应变,绝不相信任何人。杀手的自言自语,杀手的不断自我提醒,都在引领我带我进入这个角色,体会他感受到的紧张,时刻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
大卫·芬奇带观众真正进入一个杀手的内心,分享他的兴奋点和他的无聊。告诉我们这就是行家,这才叫专业,这才是真正的杀手。
杀手的浪漫故事已经讲无可讲时,祛魅的再审视反而成为破局之道。杀手,回归一个普通的职业,也需要万全的准备、专业的流程以及犯错后的弥补。或许他无意识中渴望失手,从而能打破无聊的生活,重新找回刺激的近距离任务。和每个人一样,他也会强迫症般念一些仪式性咒语,也会有心乱的时候。最后的反高潮将杀手拉回芸芸众生。富人和杀手并无过节,对富人而言,一切只是些数字,但在杀手生活中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命轨迹彼此交错,却又彼此影响。对无聊的反抗和安全的追寻是每个人生活的主题。
一部游戏感很重很装逼很刻意的电影,但是没办法,我对杀手题材的太喜欢了,满足了我的许多幻想。“对于安全感的需求会让人越陷越深,命运是安慰剂,唯一的人生道路是你已走过的路。”迈克尔·法斯宾德真的太帅了,就是这部里有些时候有点像祖国人。非常喜欢最后一幕里位于多米尼加的那栋别墅,也很喜欢倒数第二幕中的那个高层公寓。算是我的梦想了。
对于犯错,想起齐天大圣的一句话:“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这个杀手超絮叨》开头的死亡碎碎念13分钟差点让我关掉,但看到最后竟然觉得还不错。男主上一秒说自己啥都不在乎超冷酷,下一秒杀错人慌得车锁都打不开,以为是JohnWick,结果打架被按在地上揍。最难绷的就是自己搞砸任务导致老婆被打,找幕后黑手顺便杀了另外两个杀手和老板和俩路人,结果最后还放过了真凶,然后美美回家过起了退休生活,按理说老板都做掉了总得有人来查的,但故事就这么结束了。看的人意犹未尽又欲言又止。
一向不喜吵眼睛吵耳朵的动作片,但这部非典型动作片太是我的菜了!尤其是前二十分钟斯堪的纳维亚式的极简表现,以及全片冷静、现实感极强的独白,芬奇还是有品——选角也印证了这一点,我想象不出谁还能比法鲨更能提升这部电影的质感。看完甚至奇异地开始盼望着他能演演话剧,届时必定花光我的年假打飞的去伦敦鉴赏。
总的来说很不错,喜欢全片呈现的克制感,高级。但因为是芬奇,所以保留一颗星。
芬奇很平的一部啊,技术工匠,视听上稍有引人注意的点就在主观狙击耳机流行乐视点与常规客观后窗视角的频繁切换,但就大环境而言是相当漫威化的。至于剧作上的反类型之处在于去戏剧化,将类型人物同化为社会问题片中的平凡人。主角是个患着中产焦虑同时处在中年事业危机的杀手,频繁的自白的确是迫切的,缓解焦虑状态的自我确定的手段。
从一个顶级杀手偶尔失手后会碰到的情况这一视觉入手,把一个悬疑故事讲全了,完全是教科书级别的观影体验!但也存在较多不能自圆其说的情节,比如,他本人几乎死在男杀手的手上,男杀手再加一个女杀手却居然杀不了他老婆!两名杀手出动,居然只为了将他老婆弄伤,给他一个恐吓?他一路杀过来,最后却不杀大雇主,也经不住推敲。
再专业的人也会犯错,那就不如放过自己吧,别再纠着自己的错误不放,别再为了雪耻而伤害别人,也别为了这份我执整天神经兮兮的,睡觉不上床,吃饭没滋味,怀疑所有人,一生里没一天过过好日子。 不能像刺杀林肯总统的那个约翰·威尔克斯·布斯(John Wilkes Booth)那么蠢,逃脱的过程中被国旗绊倒。
真正的杀手,有一套自己的准则,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的人杀起来绝不手软,看完直呼牛逼。最后放了金主有点没想到,氛围到了不杀实在说不过去。还有个地方也很困惑,第一次任务失败后,律师竟然派了两个明显业余些的杀手去处理主角,而且只是把主角妻子打了一顿,感觉就很强行。挺喜欢这种絮絮叨叨的风格的。
详情